本文作者:author

数据要素市场:警惕垄断、炒作与安全风险,重塑统一大市场挑战重重

数据要素市场:警惕垄断、炒作与安全风险,重塑统一大市场挑战重重摘要: 数据要素:重塑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基石?别急,先看看这地基稳不稳现在啊,一提到“数据要素”,仿佛它就成了灵丹妙药,能瞬间打通全国的经济血脉,重塑市场格局。官方也说了,数据要素已...
数据要素市场:警惕垄断、炒作与安全风险,重塑统一大市场挑战重重

数据要素:重塑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基石?别急,先看看这地基稳不稳

现在啊,一提到“数据要素”,仿佛它就成了灵丹妙药,能瞬间打通全国的经济血脉,重塑市场格局。官方也说了,数据要素已经从单纯的技术资源升级成了战略资源,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核心引擎。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搞的这个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,明面上是破除地方保护主义,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,但背后恐怕没那么简单。清理的真的是“壁垒”吗?还是某些地方的“护城河”?

别把“统一”想得太简单:破除壁垒,更要警惕新的垄断

嘴上说着“全国统一”,可实际操作起来,地方政府的小心思可不少。有些地方为了保护本地企业,设置各种隐形门槛,阻碍外地数据进入。这种“地方保护主义”当然要打破。但问题是,打破旧的壁垒之后,会不会出现新的垄断?

现在有些大型互联网平台,掌握着海量数据,它们会不会利用这些数据优势,形成新的市场支配地位?如果新的数据寡头出现,所谓的“全国统一大市场”,会不会变成几家巨头之间的游戏?到时候,中小企业还有活路吗?消费者还能享受到真正的实惠吗?这些问题,可不能视而不见。

数据交易所的“繁荣”假象:交易额突破50亿?谁在买?谁在卖?定价机制透明吗?

深圳数据交易中心宣称交易额突破50亿,听起来很唬人,但细想一下,这数字背后有多少水分?谁在买这些数据?买来干什么?数据质量如何保证?这些问题,恐怕没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。所谓的“交易额”,会不会只是左手倒右手的数字游戏?更别提现在数据定价机制混乱,缺乏统一标准,很容易出现暗箱操作,损害市场参与者的利益。

“数据商-数据经纪人-数据投行”?小心炒作概念,避免重蹈P2P覆辙

深圳数据交易中心搞了个“数据商-数据经纪人-数据投行”的生态,听起来很像金融市场的翻版。但数据交易和金融交易本质上不同,数据更容易被复制、传播,也更容易被滥用。如果照搬金融市场的模式,很可能出现过度炒作、风险失控的局面,重蹈P2P的覆辙。到时候,受害的还是普通老百姓。

标准越多越好?别!数据标准碎片化,只会加剧互操作性难题

工信部搞了一堆产品数据标准,覆盖了钢铁、生鲜等行业。这听起来是好事,但如果标准之间不兼容,或者标准更新太快,只会让企业无所适从,增加合规成本。更可怕的是,如果每个地方、每个行业都搞一套自己的标准,最终只会形成一个个数据孤岛,阻碍数据的自由流动。

产权登记:确权是好事,但别忘了数据伦理和个人隐私

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搞数据资产登记凭证,试图解决数据确权问题。但数据确权不是简单的“谁采集,谁拥有”。数据往往包含着大量的个人信息,如果过度强调数据所有权,很可能侵犯个人隐私,甚至引发伦理问题。在追求数据价值的同时,必须坚守伦理底线,保护个人权益。

制度创新:不能只顾“放水养鱼”,更要防止“劣币驱逐良币”

制度创新是好事,但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质量。现在有些地方为了吸引企业,放宽市场准入条件,搞“政策洼地”。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能有效,但长期来看,很可能导致“劣币驱逐良币”,损害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。更重要的是,制度创新不能触碰安全底线,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公共利益。

“极简审批”是进步,但安全底线不能破

Hainan自贸港试点数据跨境流动“极简审批”,出发点是好的,可以提高效率,降低企业成本。但数据跨境流动涉及国家安全、商业机密、个人隐私等敏感问题,如果审批过于简单,很容易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,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。所谓的“极简审批”,必须建立在严格的安全评估和风险控制之上,不能为了追求速度而牺牲安全。

技术支撑:“东数西算”别跑偏,别成了新的形象工程

“东数西算”工程,听起来很高大上,把东部的数据需求转移到西部算力资源丰富的地区,优化资源配置,降低成本。但如果搞不好,很可能变成新一轮的形象工程。有些地方为了争取项目,盲目投资建设数据中心,造成资源浪费。更重要的是,数据中心建设要考虑能耗、环保等因素,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环境。

数据安全预警平台:AI监测是噱头?还是真能防患于未然?

深圳市搞了个数据安全预警平台,号称运用AI技术实时监测数据流动风险。这听起来很先进,但AI真能识别所有的数据安全风险吗?会不会出现误报、漏报的情况?更重要的是,数据安全预警平台本身会不会成为新的安全漏洞?这些问题,都需要认真考虑。别到时候,预警平台成了摆设,真正的数据泄露却防不胜防。

区域协同:警惕“数据飞地”模式,避免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

现在有些地方搞“数据飞地”,把数据中心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,然后把数据业务转移过去。这种模式表面上可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,但实际上很可能加剧区域发展不平衡。经济发达地区只是把污染和风险转移出去,而欠发达地区却无法真正分享数据带来的红利。长期来看,这种模式只会扩大区域差距。

“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”:深港互通是示范,但也要防范风险外溢

深圳利用毗邻香港的优势,试点“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”,促进深港数据互联互通。这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,但也要警惕风险外溢。香港的数据安全监管体系与内地存在差异,如果监管不到位,很容易让敏感数据流向境外,威胁国家安全。因此,“数据跨境流动白名单”必须建立在严格的安全评估和风险控制之上,不能盲目推广。

别光盯着“数字经济强国”,先解决数据安全和公平问题再说

现在,我们总是把“数字经济强国”挂在嘴边,好像只要数据要素市场搞起来了,我们就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。但我们有没有想过,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,我们是否忽视了数据安全和公平问题?如果数据安全得不到保障,个人隐私被肆意侵犯,所谓的“数字经济强国”不过是空中楼阁。如果数据红利被少数人垄断,大多数人无法分享,所谓的“数字经济强国”只会加剧社会不平等。

数据要素市场:机遇与挑战并存,切忌盲目乐观,更要避免重蹈覆辙

数据要素市场,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,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我们不能盲目乐观,以为只要放开手脚就能一帆风顺。我们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,避免重蹈覆辙。在发展数据要素市场的同时,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,保护个人权益,维护社会公平,确保数字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
阅读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验证码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9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